大家好,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山萸肉药的功效益的问题,于是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山萸肉药的功效益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山萸肉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症是什么?
山萸肉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是什么
山萸肉的功效是滋补肝肾,固精缩尿(巩固精液和尿液,防止随意外泄),涩精止血,敛汗固脱。作用是治疗肾精亏虚病证、崩漏下血、月经过多、大汗不止。禁忌是禁用于素有湿热、小便淋涩的人群。
山茱萸可以滋补肝肾,用于治疗肝肾亏虚(肝脏和肾脏虚弱)所致的遗精、阳痿、早泄、腰膝酸软、头晕耳鸣等;可以固精缩尿,治疗尿频、夜尿多、滑精、遗尿等。
山茱萸可以止血,可以治疗女性肝肾不足,冲任亏虚(指冲脉和任脉在功能上出现失常,导致人体气血不通)而出现的崩漏(月经量过多或点滴不止)下血、月经过多;可以敛汗固脱,治疗久病虚脱的大汗淋漓。
由于山茱萸有收涩的特性,所以湿热的体质和小便难以排出的人群不可以使用。
药物的使用建议咨询专业的医生。
本内容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中医内科 副主任医师 夏昆鹏审核
点这里,查看医生回答详情
农村常见的“山茱萸”有什么作用?
说起“山茱萸”,就不得不提到清末民初的名医张锡纯。张师有个绰号叫做“石膏先生”,其实他不光是用起石膏来得心应手,山茱萸也用得出神入化。他运用山茱萸辅助机体收敛阳气,帮助救脱的经典案例,至今仍广为医家所称道。
农村常见的山茱萸,其实是中医临床常用的一味中药材,很多颇具销量的中成药里都有它,如我们熟悉的六味地黄丸,组方配伍中就用到了山茱萸。
山茱萸这植物,果子长得还真和枣有几分相似,红红的挂满枝头。不过从味道上来说,它可没有枣那般清甜和惹人喜爱,它酸中带涩;从果肉的质地来说,它也远不及枣肥厚,只有薄薄一层。所以,虽然它有也别名叫蜀枣,但仅仅是有名无实,和枣的差别还是很大的。倒是“枣皮”这个俗称,很是贴合它的外形。
中药山茱萸,指的是山茱萸植物干燥成熟的果肉,通常在果子成熟、果皮变红时采收,文火烘或沸水略烫,除去果核干燥而得。由于它药用部位是果肉,有时人们也直接叫它山萸肉或是萸肉。
山茱萸味酸涩而有助于收敛、性微温而有益于温补,能帮助机体补益肝肾和有助于收涩固脱。
山茱萸能辅助收敛元气,帮助固脱救逆和有助于振作精神,可应用于缓解心肝气虚、改善大汗虚脱和减缓内热消渴。如我们在前文提到的张锡纯医案,讲的就是张师将山茱萸应用于一位神气俱散、汗出如注、呼之不应的产妇,成功救返的实例。帮助固脱救逆,我们常常联想到的药材是附子、人参,但在张师的应用实践和案例启发之下,山茱萸也能大放异彩,说明中医药还有很多值得挖掘的宝藏。
它还能辅助机体补益肝气,缓解肝虚不能疏泄,郁滞而导致的各种肢体疼痛,包括腿痛、腰痛等。腰、腿部的莫名疼痛,有时候会理所当然的当作风湿疼痛来处理,其实并不一定,还应考虑是不是因肝气瘀滞、疏泄不畅所致。辅助缓解肝虚引发的肢体疼痛,山茱萸是个不错的药味选择。
除此之外,山茱萸还能帮助机体收敛固涩,用于缓解小便不禁、改善尿频尿多等。
中药山茱萸为收敛药,味酸、涩,性微温。入肝、肾经。具有补益肝肾,收敛固涩之功。
1、可用于肝肾亏虚,头晕目眩,耳鸣耳聋,腰膝酸软,口干舌燥,内热烦渴等症。常与常与熟地黄、枸杞子、菟丝子、杜仲等搭配使用。
2、可用于阳痿遗精,遗尿,小便频数及虚汗不止等症。山茱萸酸涩收敛,能益肾固精。用于肾虚所致的遗精、尿频等,常搭配熟地黄、菟丝子、补骨脂等;对于虚汗不止,可与龙骨、牡蛎等搭配使用。
3、可用于妇女体虚,崩漏带下,月经过多等症。山茱萸能够固经止血,常搭配熟地、当归、白芍等中药。
总之,山萸肉微温而不热,是一味平补阴阳的中药,不论阴虚或阳虚,都可搭配应用。它的特点是能补能涩;既能补益肝肾,又能收敛固涩。由于它酸涩收敛,如内有湿热、小便不利者则不宜应用。
到此,以上就是对于山萸肉药的功效益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山萸肉药的功效益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